9月5日,由盐池县6000名师生汇聚而成的队伍与蜿蜒起伏的长城并行。
9月5日,盐池县组织6000名师生开展“ 2025年弘扬抗战精神 强国复兴有我——沿长城徒步·行走”的思政课,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抗战精神。
凌晨5点,长长的队伍就像一条游动的长龙,沿着盐池长城山地徒步廊道前进。沿途,一边是历经沧桑、巍然屹立的烽火台,一边是学生们充满好奇与求知的眼神。老师随行讲解长城的历史和革命故事,将辽阔的天地变成了最生动的教室。
“ 同学们,你们现在走的每一步,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。”盐池县第一中学教师师丽娜边走边给学生们讲课。
“老师,当年他们是怎么在这么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的?”“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。”师丽娜指着远处的长城说,“就像这长城,经历风雨还屹立在这里。这种精神,正是我们要学习的。”
这样的对话一路上还有很多。学生们不是在教室里被动听讲,而是在行走中发问,在体验中寻找答案。“以前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历史,总觉得有点遥远。今天真正走在长城边上,才体会到先辈们的不容易。”盐池县第二中学学生史丽鑫说。
在往返行程40公里的徒步过程中,有学生脚磨破了,还坚持走着;有学生走累了,在同学的帮助下继续前进。这些场景让思政教育变得具体而深刻。
“当我走不动时,听到同学们唱《团结就是力量》,我突然又有了力气。”盐池县第三中学学生马潇军说,“我这才真正懂了什么叫集体力量,什么叫革命精神。”
在盐池县高平堡驿站,学生们在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。一个个签名,代表着新时代年轻人的承诺和责任。
此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通过仪式教育、实践研学、互动体验等多维融合,让思政教育从“静态课堂”走向“动态实践”,让思政教育真正“活”起来,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,为培育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开辟了创新路径。
夕阳西下,走完全程的师生们虽然累了,但眼睛里充满了收获的光。这堂特别的思政课,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,更获得了精神的成长。从课堂到户外,从书本到实践,盐池县正在用新的方式让思政教育真正“走”进学生心里。
“我们将持续探索实践育人模式,以‘行走的思政课’为载体,把长城文化、红色文化等融入思政教育,建立起更全面的思政教育体系。”盐池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。(记者 冯荣 张丽坤)